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项目间交流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学院] 点击量:[58]

7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项目间交流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主办,旨在加强项目间交流协同,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合作。参会人员包括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张勇刚教授牵头的“高精度微小型光学陀螺惯导系统及应用验证”项目组以及由武汉大学耿江辉教授牵头的“组件化弹性集成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验证”项目组。会议由张勇刚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张勇刚教授致欢迎辞,对耿江辉教授及其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张勇刚教授与耿江辉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当前进展,展示了阶段性成果和研究特色。

图片1.jpg

图片2.jpg

在技术交流环节,双方项目组成员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的代表性工作进行了深入汇报与探讨。湖南大学缪志强教授作题为“无人机赋能低空经济:从陆空两栖无人机到无人机集群”的报告,系统介绍了陆空两栖无人机的设计方案,以及无人机集群在协同路径规划与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进展。

图片3.jpg

武汉大学王牌研究员以“鱼眼相机环境感知增强的GNSS/INS组合高精度”为题,分享了团队在多源传感器协同感知与高精度融合定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鱼眼相机/INS在复杂环境下对GNSS定位性能的增强作用。

图片4.jpg

南京大学张孟华助理教授围绕“微腔布里渊-克尔孤子光频梳产生及低噪声微波源应用”作报告,深入介绍了光频梳样本制备工艺、布里渊-克尔孤子产生机制及其在新型微波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图片5.jpg

上海交通大学朱茂然助理教授汇报了题为《基于连续/离散优化的多源PNT融合方法》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该方法在惯性/磁力仪及惯性/视觉位姿估计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图片6.jpg

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杨柳教授作“高精度微小型谐振式光学陀螺仪”的报告,介绍了项目团队在光学陀螺仪小型化、集成化研制方面的最新突破与成果。

图片7.jpg

之江实验室施航研究员以“面向导航的异构智能计算平台”为题作报告,展示了由PNT平台样机、国产智能计算板卡及传感器扩展模块构成的异构计算体系,并重点介绍了该平台在组件化PNT终端构建中的技术优势。

图片8.jpg

哈尔滨工程大学张瀚轩博士围绕“基于微小型惯导系统的高精度姿态估计与可靠评估算法研究”作技术汇报,深入探讨了李群框架下高精度一致性建模、弱客观双噪声参数自适应学习、基于李群建模的双惯导空间标定等关键技术突破。

图片9.jpg

会上交流气氛热烈,双方围绕无人集群控制、多源传感器融合位姿估计、微腔孤子光频梳、光学陀螺仪、智能导航平台等前沿技术,以及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人员就下一步联合攻关、资源共享与技术协同等合作方向达成初步共识。

图片10.jpg

此次交流会不仅加强了项目组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为推动重点研发任务的顺利实施与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团队一致认为,本次会议交流务实、成果丰硕,对深化项目研究、拓展未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pride课题组 当前访问量:175287 技术支持:武汉楚玖科技有限公司